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心理学最大的作用就是帮助你了解你自己,从而让你更好地驾驭自己的人生。如果把一个人的生命比作是大海中航行的一条船,那么对心理学的了解,就相当于对这艘船的了解。
每一个人生命的结果,都不只取决于他是否勇敢,是否努力,还取决于他以正确的方式去努力。而了解自己,正是发挥他最大潜能的前提。“人,要认识你自己”这句话在古希腊时代就被看成是神的谕旨,它告诫人们要了解自己然后才能驾驭自己,在现在的生活中,这一点就更加重要。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你了解一些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心理学知识,从而获得生活的智慧,最终能够体悟人生的意义,实现自己的价值!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指人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3、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心理健康者经常能保持愉快、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行动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稳定性好。
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构成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
6、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及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地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解决方法:
1、坦然面对。心理健康也跟身体健康一样,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心理困惑只是成长正常状态,没有问题哪有成长可言,因而不必大惊小怪、怨天忧人。
2、转移注意。心理问题往往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越注意它,它似乎就越严重。所以,不要老盯着自己的所谓问题不放,不可过分关注自我,而应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全力投入是很有利于心理健康的。
3、调整生活规律。很多时候,只要将自己习惯了的生活规律稍加调整,就会给自己整个的精神面貌带来焕然一新的感受。所谓的心理问题也随之轻松化解了。
- 上一篇: 会计系“和谐心灵,...
- 下一篇: 沟通,改变生活——...